現在的中國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國,眾多外資電動汽車的支持者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中國。戴姆勒、大眾、特斯拉等外國車企都在加緊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據科技部的統計,2016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突破了50萬輛,保有量超過了100萬輛,在全球的占比達到了50%。
毫無疑問,在電動汽車領域領先的布局和龐大的消費群體將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極為重要的電動汽車市場。而我國的新能源車企良莠不齊,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車企紛紛加入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參與競爭,還有我國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退坡,越來越多的中小型新能源車企面臨著技術不足和資金缺乏的雙重困境。
另外雖說中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世界領先,但是個體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向并不明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密不可分。
這種扶持體現在,其一是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直接的補貼,讓消費者以較為劃算的價格享受到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其次,政府在大城市對傳統的燃油車限號限行,新能源汽車則沒有此種限制,這種情況促使消費者將新能源汽車納入自身的購車考量范疇中。
但是過去,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分依賴補貼。部分企業貪圖補貼紅利,在缺乏必要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東拼西湊,一窩蜂地去做電動汽車,攪亂了市場的正規秩序,阻礙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去年的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已經讓行業發展警鐘長鳴。
現在補貼減少、補貼退坡其實就是要倒逼企業自身造血,讓有能力的企業脫穎而出,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F在的企業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隨便造輛車出來就能靠補貼賺到錢,而是要研究市場需求,要挖掘潛力,推動產品創新。不然的話,那些缺乏核心技術和資金的中小新能源企業就會將面臨著洗牌,或重組或被兼并。
無論如何,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上有動作,并且這個數字已經占到了全球總量的一半,可喜可賀。新能源汽車的中國之路,起步還算令人滿意。另外更為復雜難解之題,是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這又是一個社會問題了,核心是充電難。只有全方位布局好各個環節,新能源汽車的中國之路,才能在全球樹起標桿,扛起大旗。
縱觀當前持續火熱的新能源市場,如果少了政策扶持的“這味藥”新能源汽車還能如此堅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