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5.5萬輛,銷售33.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77.9%和82.2%。其中純電動汽車分別產銷27.6萬輛和25.8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8.1%和102.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為7.9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1.0%和37.2%。在政策影響下,乘用車占絕對主流,純電動乘用車占比52%,插電式乘用車占比20%,而純電動商用車占比25%。
單看10月數據,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在初期高速發展后,行業起步期問題逐步浮現,財政部等部門也多次提到要對現有補貼方式進行調整,但政策遲遲未能落地,造成行業銷量短期受影響。二級市場板塊表現在下半年也不及上半年,一旦政策明朗,現有問題解決,整個產業會再次騰飛。
政策或有三大改變
2015年,政府希望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產業升級和能源安全等三大訴求,因此制定了強力的購置補貼與購置稅減免政策,并確定了2020年累計銷售500萬輛的目標。
但補貼政策的漏洞導致2015年底出現瘋狂搶裝,最后三個月銷量占到全年一半以上,其中部分車企出現騙補行為。資本大量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但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十分缺乏。
根據現有情況,并結合主管部門表態,我們判斷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將有以下三大改變。
首先,降低過度補貼至適度補貼。對部分車型的補貼力度將有明顯下降,尤其是淪為騙補重災區的客車領域。但我們并不認為這是產業的重大利空,補貼調整的核心目的是在保證新能源汽車經濟性的基礎上,優化資源配置。在資源配置優化后,相同額度的補貼資金,可以驅動更多數量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其次,提高補貼門檻。產業升級是政府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訴求之一,但行業在高額補貼的引誘下,參與者良莠不一,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因此,在行業尚處起步期的階段,政府對行業準入及補貼門檻進行提升,以保證產業健康成長。
最后,營造更完善的政策體系。這部分工作已經在落地階段,類似于電池目錄、碳積分制等政策逐步落地,未來的產業政策將形成一個完善體系,以便規范全產業鏈的有序健康發展。
明年市場將分化
2017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負反饋機制調整后的新一輪正反饋流程,我們預計行業將告別野蠻生長,迎來更加健康有序的增長,并出現三大分化:
第一,銷量快速增長但結構發生分化。三個車類中,乘用車由于其市場空間最大(1500萬),滲透率最低(2%),將維持高速增長,成為市場核心地位;客車市場回歸商用車本質,獲得平穩緩慢增長;物流車市場則需等待政策落地,如果落地后將有望迎來壓制需求的釋放。我們預計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65萬輛左右(含物流車),同比增長45%。
第二,高端龍頭勝出,低端企業承壓。由于補貼目錄和電池目錄的調控,產業內尾部企業將受到極大壓制,而電池供需情況的好轉也將使得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我們預計明年動力電池行業將同時出現高端產能不足與低端產能過剩,整個市場將分化為兩部分分別進行內部競爭。
第三,產業鏈各環節出現分化。由于補貼下降,以及新增產能投放,明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迎來一波降價潮。在2015年底出現的漲價潮中,上游原材料是彈性最大的部分。而在明年的降價潮中,我們認為上游原材料也將是彈性最大部分,而中游的鋰電池和電機環節則由于和整車廠的綁定性,價格粘性更大。
根據上述現象,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具投資價值的三大環節在于龍頭企業的供應鏈、符合技術趨勢的細分領域與最具價格粘性的環節。據統計,龍頭和龍頭供應鏈可關注標的公司有:茂碩電源、澳洋順昌、先導智能、森源電氣、國軒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