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規明確了消費者在車輛維修方面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但實際上,由于非4S店汽車后服務商并不完善,目前更多的消費者仍選擇價格稍貴的4S店進行維修”。從今年1月1日開始,國家交通運輸部修改了《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中明確規定了廠家和4S店不得以不在官方授權店保養為由拒絕給車輛質保,但廣州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汽車后市場(指汽車銷售以后,圍繞汽車提供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服務市場)仍不完善,特別是去年以來,一批汽車后O2O項目遭遇關門倒閉,消費者除了4S店,可選擇的范圍不多。
新規:
汽修可選擇空間增大
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規定》明確,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維修經營者進行維修。包括除汽車生產廠家履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汽車質量“三包”責任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指定維修經營者。新規出來后,業內表示,這將有利于解決消費者此前在對汽車進行維修保養中只能選擇4S店的窘境。
調查:
非4S店技術存疑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車主在進行汽車維修保養時,仍更多選擇4S店。廣州一家4S店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知道機動車維修管理的新規已經開始實施,但來店里保養維修的車主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減少,反而因為臨近歲末,保養的車主數量有所增加,因為不少車主想在春節前進行一次大的保養,以便春節期間能自駕車出門旅游。該負責人表示,到哪里進行維修保養都是車主自己的選擇,4S店無法干預,但如果在非4S店維修保養后出現問題,特別是一些關鍵零部件出現問題,4S店及廠家將無法對消費者負責。而在記者采訪的多位車主則表示,雖然知道4S店的價格比外面的價格貴不少,但目前還是選擇去4S店。
原因:汽車后市場不完善
記者了解到,車主選擇去4S店,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目前汽車后市場服務并不成熟,消費者除了選擇4S店,其他并沒有全國知名的維修保養的連鎖品牌。根據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4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54億輛。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擴大,與汽車生活服務相關聯的汽車后市場呈增長態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14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達6000億元,同比增長30%,并預計2018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但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汽車后市場仍是粗放式發展,各大企業紛紛投錢“跑馬圈地”。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進入汽車后市場的創業公司超過100家,是2011年的近十倍,而2015年以來,有40多家汽車后市場O2O項目涌現,他們主要涉及洗車、維修保養,汽車租賃、汽車金融保險等后市場各細分領域,但面對尚未完善的市場格局,眾多進入汽車后市場的項目在2015年也遭遇了關門,其中包括云洗車、嘀嗒洗車、小雨洗車等O2O項目紛紛關門。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整個汽車后市場尚未形成領頭企業,行業仍處于“跑馬圈地”階段,這就導致了車主在選擇汽車維修保養時,仍更多是去4S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