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時,離車子上市已經6個多月過去了,但與筆者說起東風A9從研制到上市銷售的日子,王小川的言語中依然飽含當時產品問世時的情感——細致的、穩重的、刺激的、洶涌的情感。
“廚子都需要走到前臺了。”他說自己以前幾乎沒有這么忙過,4月中旬,東風A9正式上市以來,本應該坐班在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辦公室的他,卻需要經常跑到各地經銷店里,進行人員培訓,去臺前講解描述東風A9的產品實力與技術功底,當然,還少不了分享對研發和制造A9的感悟。
實際上,早在1987年,王小川大學畢業即被分配到湖北十堰——鄂西北大山中的第二汽車制造廠(現“東風汽車公司”),進入技術中心的轎車項目籌備組。也就是說,大約三十年前,東風汽車就已經有了制造轎車的計劃。
然而,事與愿違,東風汽車的“轎車夢”因種種原因被拖延下來。那個時代,轎車還無法走進尋常百姓家,東風的主要精力仍舊集中在商用車領域。王小川學習的車身系統專業知識,都用在了制造東風大卡車的技術研發上。
隨著東風汽車與法國標致雪鐵龍(PSA)合資成立神龍汽車公司,1995年,王小川走出大山,作為中方技術人員,來到武漢進入神龍汽車工作;2003年,東風汽車與本田汽車合資建廠,他又去了東風本田。
孟少農(居中者)是中國轎車研發的先驅與領導者
不過,他心中一直沒有忘記,他的校長,中國汽車工程專家,中國汽車工業技術主要奠基人、原二汽副廠長孟少農說的一句話:“造卡車是小學生水平,造好轎車才是大學水平。”這句話中的“造好轎車”,也是中國汽車人、中國汽車企業,幾代人夢想達成的目標。
2005年,東風汽車打算造自己的轎車時,王小川毅然選擇回到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并為此放棄了在合資公司的高薪。其實,東風汽車由于歷史地域問題,雖然是大名鼎鼎的央企,但工資待遇在汽車行業中并不高。不過,在技術中心,有許多這樣放棄眼前利益從合資公司回歸母公司的東風人。
確立“以我為主、集成創新”的原則后,東風汽車借鑒發展了日法合資子公司的整車技術資源,通過整合東風旗下零部件技術資源,擇優選擇國內外主流供應商,東風開啟了集成開發自主品牌乘用車項目。
從S30到A60、L60,再到AX7,十年,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從無到有。王小川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東風技術中心乘用車研發團隊,也從不到百人,發展到現在上千人。然而,這家排名中國汽車業第二名的大型央企,卻還沒有一款自主高端轎車,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從無到有易,從有到優難,造車人都知道從十余萬元的普通轎車到二十萬元的高端轎車,這一步更是困難。
幸運的是,那段時期,東風汽車公司正在就成為PSA集團股東進行談判。2014年,東風成功入股PSA集團,資本合作促進了技術和產品的全面、深入的合作,中法雙方合作建立的上海研發中心就對東風A9研發起到了很大作用。
王小川告訴筆者,在東風A9的研發過程中,PSA協同提供了先進可靠的技術平臺支持。據了解,東風A9底盤源自PSA集團新的3號平臺,與雪鐵龍C級轎車——新一代C6,共享動力總成,分攤制造投資。并且東風A9的對標對象鎖定為奧迪A6和豐田皇冠。
所以,A9項目歷時4年,東風汽車專門組織1500名技術人員參與研發實戰,因此A9技術功能配置增多、性能指標提高、驗證試驗更為復雜。“例如A9全系燈組采用LED光源,車身、內飾用料也盡可能用最好的。”王小川強調,“我們是掏心窩子的,A9可靠性和一致性都能夠和外資品牌比肩。”
通過整合、消化吸收再創新,A9開發集結了大量PSA技術,雖然零部件共享化比例達到73%,絕大部分為國際知名零部件供應商,但從開發周期上來講,東風A9項目開發進程要比雪鐵龍C6先啟動約一年,而兩車的軸距,也是按照中方要求加長到2900mm,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喜好。
對東風汽車來講,東風A9 是東風乘用車的旗艦,一方面提升了東風品牌價值,讓消費者更關注東風乘用車,與東風已經非常有名氣的商用車構成合力;另一方面,則讓東風在同PSA集團的項目協同開發工作中,全方位展開工作對接,自主研發技能和研發質量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中國自主品牌起步較晚,缺少開發高端車型的經驗也很正常,但近幾年,各大汽車公司都推出了高端產品,如一汽紅旗H7、廣汽傳祺GA8和吉利博瑞等,其中表現有驚喜,也有失望,這表明中國汽車品牌完成了基礎積累,正進入品牌向上的過程。作為有軍工背景的央企,自然不能落后。”王小川如是說。而東風A9也圓了他30年前的“東風高端轎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