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通報的新能源“騙補”核查通報,已經在業內徹底炸開鍋,無論是被點名的5家企業,還是一波又一波“外泄”的無法辨別真偽的“騙補名單”,都給客車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最令人“揪心”的是,在今年年初“騙補”事件這顆定時炸彈爆炸后,由于財政部展開的針對新能源汽車騙補的調查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面臨調整等因素,各客車企業2015年銷售新能源客車的國家補貼(足足有好幾百億元)以及今年銷售的新能源客車國補,至今未發放到位。在這個依靠補貼成長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很多企業已經不堪重負,應收賬款逐月遞增。
那么,政府究竟“欠”各家車企多少新能源補貼賬款呢?如今,新一輪補貼即將落地,企業又能收回多少呢?
2016年上半年整車企業應收賬款一覽(單位:億元)
(注:上表括號中的數據為新能源補貼款數額,未標注括號的則為企業沒有單獨注明新能源補貼款數額為多少。)
第一商用車網根據各企業半年報統計發現,新能源補貼賬款在各企業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中,所占的比例普遍很高。其中,中通客車的新能源補貼款在應收賬款中的比例達到68.3%;安凱客車的新能源補貼款在其他應收款中,所占比例高達95.6%;珠海銀隆的新能源補貼款也占到應收賬款的42.9%。
從具體數據來看,截止到今年6月底,客車行業龍頭宇通客車的應收賬款相比年初時增加近13億元,達到112億元,其新能源補貼款接近60億。中通客車的應收賬款為59億元,其中,新能源補貼款為40.3億元;廈門金龍汽車集團應收賬款為144億元,相比年初時增加近30億元。珠海銀隆的新能源補貼款從年初的11.8億增長到20.3億;亞星客車的應收賬款也達到21.5億元;安凱客車的新能源補貼款從年初的8.7億元,增長到17億元。
另外,從上表中不難發現,今年上半年,多數客車企業的新能源補貼款,均遠高于同期的凈利潤,有的甚至遠超凈利潤數十倍,并與營業收入相近。
可以說,騙補的行徑給行業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然而,俗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財政部對各類騙補行為制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為行業及時剔除了一些惡疾。而且,值得欣喜的是,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即將正式出爐,大量被“拖欠”的款項將逐步發放,整車企業將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進而推動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地發展。